今天你拖延了吗?
是不是还想多睡“一分钟”
是不是还想多玩手机“一小会儿”
是不是还想着先坐会再行动,
是不是还想着等明天再努力,
……
或许这些状态都是你认为的“拖延症”,
不过呢!拖延现象和拖延症可不是一个概念喔!
拖延是普遍存在的行为、心理想象。
调查显示大约70%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,50%的人认为自己总是拖延。
但真正意义上的拖延症有到底是什么样的呢?
那就先看看它是被如何定义的吧!
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,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,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。
看完你是不是对它有了新的认识!拖延症是自我无法调控且有害的。
也许你也存在拖延现象,但它还是处于自己可控范围内。
诱发拖延症的原因:
1、与自身相关,如个人的性格特点、完美倾向或对自己要求较高,自我价值感的追求高,会减少对完成事情的动力;
2、与环境因素有关,因现代生活节奏较快,压力较大,当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无法承受时,会以一种消极怠工的方式来解决,形成恶性循环。
严重的拖延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,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、负罪感,长期拖延会导致工作量增加,而导致压力加大,不断的自我否认、贬低,并增加患焦虑症、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风险。
一旦出现这种情况,就一定要重视了喔。
当然一般的拖延现象虽然危害不会如此之大,但久而久之可能成为一种习惯,同时也降低了我们的工作、学习的效率。
所以对于你要做或即将做的事:
不要再继续拖延,
不要把希望丢给明天,
把握现在,手握成功。
勇敢的成为把握时间的主人吧!